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选择不再做律师?| iCourt

2017-09-18 法秀编辑 iCourt法秀

期待具有创业基因的法律人

加入iCourt用技术驱动法律

简历和自荐信投递:hr@icourt.cc


作者:法秀编辑

被采访人:郑玮 iCourt合伙人


编者按:

长期以为,许多法律人的职业观都是要么做律师,要么进入体制内,更有的人选择在毕业之后直接转入其他行业,没有继续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这种局面,也导致了“法学”长期成为了“学科就业排行榜”中的末位学科。然而,互联网的兴起给予了法律职业一种全新的可能。本期法秀带来iCourt内部产品经理的职业故事,在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请告诉我,愿意与他一同来探索这片未知吗?

如果我在三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认识他,他的自我介绍应该是:最高人民法院出庭律师、专注金融商事诉讼和争议解决、多个案例登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等指导性刊物等等。但现在我对他的标签应该是“iCourt合伙人”、“Alpha产品负责人”、“法律可视化老师”。


他的任务列表,被产品方向研讨、客户需求调研、各种合作洽谈和一期接一期的可视化课程满满地占据着,丝毫看不出这是一名律师的工作日历。一年半前,他写过一篇《研发手记2.0:隐身?转身。》彼时的他走下法庭,走向后台研发课程,而现在他每次站在讲台上,都会自嘲“放着好好的律师不干,非要做一个天天被开发工程师追杀的产品经理”。


自从我加入iCourt之后,就对七爷的经历充满了好奇,每次到课程现场都会有律师来问他,为什么不再从事律师业务了?现在做法律产品经理似乎脱离了专业内容,会不会有遗憾?其实这些问题也是我一直想问他的。假公济私安排了一次采访,发现了一位不太一样的郑玮律(老)师。


小编:我对你的印象还停留在周末可视化和满天星课程上那个专业的律师,可到了周一你立马就变成一副专业产品经理的样子,这么大的跨度你是怎么做到?


七爷:可能是平时不用穿西服衬衫吧(笑~)。


其实对于我而言,并不存在什么跨度,我一直觉得,不同的工作内容,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法律行业和法律工作。


我自己在传统律所里工作了六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一样关注法律知识外,我的兴趣点更多在如何把经验变成方法,甚至用工具来固定工作方法。所以在研发可视化、出庭、写作这些课程时,我都会循着这个路径,不断用总结工具的办法来提炼思路。


上周在西安的Alpha体验日上,我说在过去的六年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一句话:“可重复的工作将被技术取代,不可重复的将更依赖技术。”以前我总是想通过改造通用型的软件来实现我的工作目标,几乎每一款软件都被我折腾个底朝天,但还是有很多不适合律师工作的地方。


而现在转身作为产品经理开发Alpha系统,终于有机会将更多的想法,通过团队工程师的开发成为现实,并通过更多律师的实践和使用,不断完善和迭代。



小编:你刚才提到了法律人做产品经理,在iCourt的招聘启事里也写到要招聘“法律产品经理”,你觉得成为这种跨界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呢?


七爷:团队里的工程师都说我是“野生产品经理”,经过这一年多和技术团队的磨合,我只能说刚刚摸到了一些作为法律产品经理的门槛。在一个技术剧烈改变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法律人当然也需要好的产品提供各种支持。但由于行业的知识门槛和人群特殊性,只有通晓法律并且了解法律人工作,才能更好的引导产品方向。如果说能力的话,应该有三种:


(1)洞察力。我们的产品需求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都是源于用户的真实工作场景。在iCourt作为产品经理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第一手地观察、调研、了解用户需要,也许在这里工作几个月,就能了解成百上千律师的工作习惯,同时从中洞察发现真正满足他们需要的产品。


(2)想象力。在iCourt作为产品经理也是极具挑战的,因为从用户反馈到真正的需求文档,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在研发的许多功能,就像曾经的课程一样,在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都是首创,没有什么可资借鉴的成品,更需要从0到1的想象力,勾画出一款好产品本来该有的样子。


(3)执行力。这点很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有想法很容易,让想法落地很难,这一年真正挑战我能力极限的,是与天使用户、开发工程师们一起,将一个又一个功能上线,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迭代升级。做诉讼律师时习惯了案结事了,而现在产品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要管生管养管教育,让TA真的能健壮地成长。


小编:那么从你的角度,法律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产品呢?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


七爷: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划出一个期限来,咱们就以3年为界,这段时间之内,我们正在打造一款法律行业最好的“专家辅助系统”。这个词可能有点陌生,可以打个形象的比方,我想把我作为律师时的绝大部分重复内容和一部分的非重复工作,交由软件完成。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律助”模块的想法来源。


比如律助中的检索推荐功能,就来源于我过去的工作。那时候,同一个案件的检索不止一轮,我往往会就相同或相近的检索条件,每周都要进行一次重复性的检索。而有了聪明的Alpha律师,就可以通过机器和算法学习律师的检索方法,从而在每天数据库更新的法规案例中,自动匹配最合适的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主动推送给律师。


从案件的立案登记到证据整理、法律检索、文书和客户报告起草、结案卷宗归档等等流程,每一个重复低效的律师助理工作环节,我们都希望通过“律助”功能提高效率。


小编:天啊,那岂不是我的还在律所实习的同学们,将来要失业了?


七爷:不会。人不该去做那些机器能做并且能做得更好的事情。不过目前,所有宣称的法律人工智能,无论是法检系统还是律师行业,都还停留在比较初期的技术层面,或者说,还停留在广告层面上。


技术一定会反过来促进行业发展,这取决于我们怎么去接受和利用技术提高自己。吴晓波老师有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淘汰人的从来是工具而不是年龄。我们这一代人是怎样淘汰上一代人的?不是我们比他们更勤奋、更聪明,而是我们比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的工具。”我相信,新的工具带来的将是工作方式断崖式的改变,而在这种新环境下,那些更年轻或者更愿意率先拥抱改变的人,将会是下个时代的幸存者和优胜者。


小编:七爷你的部门还招人不?我打算回去把简历整理一下。


七爷:我相信这项事业能吸引别人加入,跟当初吸引我一样,不外乎两个原因:有意义、有意思。在律所或者法院,就算参与几个亿的项目或者案件,都很难对法治事业或者法律行业有什么影响,但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分钟的工作,都会改变着这个行业里许多人的作业方式。


有位律师在现场第一次见到“律助”之后,把手臂举起来跟我说,这个功能让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还有什么比参与和感受时代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的脉动,更有意义也更有意思的呢?


当然,这项事业还需要更多的法律人和工程师的加入。比如最近我们开启的“法律知识图谱”的项目,计划通过技术的方法,将法律人脑海中,不同业务门类、专业领域的法律知识,整理、梳理、连接起来,并且能够充分应用,让“触类旁通”不再是梦想,让法律知识真的活起来。


这项工作,不断扩充我自己的专业能力边界,但我个人和现有团队的能力远远不够,需要从实习生到法律编辑、资深律师或法官的共同参与,所以招募小伙伴的步伐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当然,你就算了,你的主编会追杀我的。


小编(泪目ing):好吧,遭嫌弃了。我来iCourt这段时间,也接触了不少律师,我来代他们问一个问题,现在不做律师业务了,遗憾吗?


七爷:我很喜欢拿破仑的一句话——“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 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我希望之于我,是法律行业一家与众不同的法学院——iCourt,和一款真正改变行业的产品——Alpha。


小编:咱们iCourt新一年的校园招聘又要开始了,最后你有什么想对法学院的师弟师妹们说的吗?


七爷:人生不是由目标确定的,而是由选择决定的。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是你第一次有机会真的把握自己人生选择方向的时候。法学院的教育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法条案例,更是法律人独有的审视这个社会的视角。无论是做“法律产品经理”还是“法律新媒体”,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都应该是与众不同的一种经历。


iCourt是个神奇地方,经常有人来我们办公室参观,会说这个地方有魔力,每个人眼中都时刻在闪光。我想,这种感觉就藏在“独立思想、追求极致、拥抱变化”的心态中,这里极度相信年轻人,因为在这里找到的不是工作,而是一份事业。


陈少文老师说过,“我们这代人注定要做一些这个时代才能做,我们的前辈没有机会做,而我们的后代来不及做的事情。”我们现在做的,用技术去驱动法律,甚至改变法律行业的事情,正是如此。


整理完采访稿小编才发现,作为传说中的“BB King”七爷名不虚传,本文篇幅有限,只能节选其中一部分内容。小编只能说,现场效果绝对比文字内容精彩百倍。如果想加入iCourt,与郑玮老师一起创造改变法律行业的产品,把你与众不同的简历发到hr@icourt.cc。




专栏编辑 | 雪梨卷   排版编辑 | 刘纯洁

申请iCourt未来合伙人席位

投递简历:hr@icourt.cc


法秀为法律人带来有价值有温度的阅读

投稿或与主编君交流请添加微信号:law-yunch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