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8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2016-08-13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

-点击上方“中华读书报”可以订阅-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1月每月初,我们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图书。望能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茧》,张悦然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43.00元

暌违十年推出长篇新作《茧》的张悦然给读者以“再度归来”之感。她在《茧》中讲述了源于文革期间一起人身伤害事件,围绕在李家、程家跨越大半世纪、三代人的恩怨。作品采用李佳栖、程恭两个人物的两条叙事线索,情节推进与时间轴时而交叉时而平行,是互证也是补充,通过他们的回忆、讲述,拼贴出两个家族、诸多人物间的疏离和牵扯。张悦然在这部长篇中呈现出完全有别于既往青春文学写作的成熟,特别是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细节描摹、人情世故的幽微把握,从反观自我到映照时代的格局变化,这些都隐隐传递着一位纯粹的文学写作者的“野心”。而“茧”这一意象,不止象征着人物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颠沛,也与作者在文学进境上的蜕变暗合。


《科学在中国 (1550-1900)》[美] 本杰明·艾尔曼著,原祖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69.00元

精于中国帝制后半期学术思想研究的美国汉学家艾尔曼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从理学、经学、考据学拓展到了科学,这本问世于2005年的著作旨在对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耶稣会和新教传教士影响下中国本土科学的演变进行描述和讨论。与通行的认为科学在明、清时期是失败的观点不同,作者将科学在中国作为一个成功的故事来进行讲述。书中指出,中国传统科学以“格物”“致知”“博物”的方式发展,当中国文人遭遇到欧洲科学之后也绝非漠不关心,最终“中国人创造了他们自己的科学”——这与王国斌、彭慕兰等学者认为早期近代的中国以自己的方式发展着商品经济的观点遥相呼应。本书对于李约瑟以现代科学为衡量标准的中国科技史叙事无疑是一种突破。


《正义的代价》,[美]劳伦斯·李默尔著,张晓林、乔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58.00元

煤炭是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所需的重要能源,对于这一能源的把控往往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纪实作家李默尔在这本书中正是将写作焦点定格在美国煤炭业巨头——梅西能源公司所引发的商业垄断、经济诉讼和矿工权利保障的司法案例上。出于对矿工生存状态的关注,作者在年轻时代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井下采煤的矿工经历,这无疑对其写作此书助益不小。这部庭审纪实中以两位出身各异的维权律师和梅西公司掌门人布兰肯希普的司法角力为主要线索,将这桩历时14年,几番波折摆荡的诉讼历程讲述得深入、生动,其中关乎正义、法律、商业、人权等方面的是非曲直,对于商业帝国和公权力的某种暧昧勾连,经济巨无霸与普通百姓间的关系也有举案说法般的剖析。


《崀山草木情》,罗仲春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58.00元

崀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新宁县,以丹霞地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闻名世界。而崀山不仅有美丽的地质景观,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本书作者、今年已81岁的罗仲春老先生1957年从林校毕业后分配到新宁县从事林业工作,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熟悉崀山的一草一木。在本书中,他写自己在崀山的植物科考,写驯化一些珍贵植物的故事,写崀山植物中的美味和药草,以及佳木良材和奇花异果等等。新鲜的植物知识,对草木的痴迷和深情,或神奇或有趣的故事,融于一炉,使得本书可读可爱。这是一本地方性很强的小书,但其意义也许并不容小觑,因为博物学本就应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而存在,复兴博物学需要更多本地化写作,本书可说是很好的示范。


《一辆自行车》,于大武 文/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6年3月第一版,39.80元

六十多年前安定门城楼是什么样?老北京胡同的旧貌如何?胡同里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擅长运用工笔画手法来描绘古典文学体裁、体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美、刻画昔时北京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物什细节的画家于大武,在其新作《一辆自行车》中,表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还住在安定门内的一条胡同里的男孩——“我”的童年。那时候北京的自行车很少见,而且都是大大的二八自行车。爸爸因为工作关系得到了一辆自行车,骑这辆气派的自行车就成为“我”和胡同里的伙伴们每天放学后玩的游戏。隔着岁月的长河,这部作品以绘本之力,向逝去的童年致敬,并涵盖了一段历史的切面;不变的,是荡涤人心的温情与记忆。


《“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杨奎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48.00元

近一两百年,可算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为动荡、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历史学者杨奎松的近期历史随笔结集成这本小书,书中文章从现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国民性等线索入手,试图揭示现代中国出现的种种令人“迷惑”之处。书中的“鬼子”并非仅限于对侵华日军的称呼,也包括一两百年间涌进国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其他外来者。


《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沈志华著,九州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58.00元

沈志华教授主要根据解密的苏联档案开展的研究大幅更新了学界关于中苏关系史、苏联兴衰史的认识,同时他也重视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其研究成果。本书即是其近些年来十场精彩演讲的合集,涉及中苏从结盟到交恶的过程、朝鲜战争的起源、苏共执政七十四年的历史启示等内容。作为演讲集,各篇之间难免略有重复,但对于普通读者,本书应是走进沈志华学术世界的很好途径。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中华书局2016年7月第一版,38.00元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的最新讲座实录。作者围绕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为何、如何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等话题展开讨论。作者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存在两个不平衡,一是西方文化压倒了传统文化,二是科技文化凌驾于人文文化上,如今需要我们重新平衡这两点。


《重新讲述蒙元史》,张志强 主编,沈卫荣、刘迎胜、姚大力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6月第一版,59.00元

这是“亚洲现代思想”书系的第一辑,多位蒙元史、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专家围绕着“蒙元史”这一主题,从各自学科出发,兼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积累,以不同视角来看待、解读、探讨相关话题,其中不乏新见,对于当下的蒙元史研究、蒙元以来中国的历史走向等等问题的思考颇有启发。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英]胡司德著,蓝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56.00元

本书旨在呈现先秦两汉时期中国人的动物观——动物观是一扇窗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的世界观。作者认为,典型的中国世界观并没有在动物、人类、鬼神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动物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而已。看古人如何给动物分类、如何赋予动物道德性、如何理解动物的“变化”“反常”现象等,颇为有趣。或许,我们还可从中读出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迷人之处,以及缺陷。


《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英]N.G.L.哈蒙德著,朱龙华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4月第一版,92.00元

本书充分运用考古成果和古典文献,叙述了从希腊远古时期至公元前322年亚历山大去世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较为详尽地勾勒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文明的起源、城邦制国家的形成、几次重要的战争,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作者哈蒙德是英国著名的希腊史学者,本书初版于1959年,1967年出了第二版,以后多次重印,被认为是20世纪“重写希腊史”的代表性成果。


《西方文明史手册》,[美]威廉·H·麦克尼尔著,盛舒蕾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108.00元

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学者,麦克尼尔对于西方世界历史的研究与叙述尤有心得。这本初稿写于1949年的《西方文明史手册》最初用于芝加哥大学的西方文明史课程,此后该书历经数次修订,加之初稿的深度、视角、权威性已经奠定,至今仍是值得阅读与参考的一窥西方文明进程的很好读本。


《极简人类史: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著,王睿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38.00元

2014年10月,两位历史学家JoannaGuldiDavidArmitage发表《历史学宣言》,提倡“长时段的大历史”研究,在西方学界激起重大反响。不过,这两人的主张并非横空出世,大卫·克里斯蒂安实践“大历史”就已有多年,他的这本小书仅有十多万字,却囊括了从大爆炸到近现代的130多亿年的历史——“极简”和“长时段”均可谓货真价实。“大历史”应该不是想取代别种历史,而是希望换个时间尺度,予人以别样启示吧。


《四季红:民国素人志》,蒋晓云著,新星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35.00元

此书中的篇什可视作台湾作家蒋晓云前作《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的续篇,各个短篇的故事相对独立,人物和历史线索则彼此相连。书中以灵动、鲜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个台湾底层人物或是大陆赴台走向没落的漂泊者的故事,其中多为女性,呈现出作者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有其独到之处,对于女性命运在大时代下颠沛起伏,也时时流露出同情和悲悯。


《疯狂的榛子》,袁劲梅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49.80元

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与历史与时代的风云一起开合舒卷,由此展现现代中国人为争取建设一个民主和平的健全社会走过的艰难路程。评论者认为,作品对战争的描写饱满扎实、细节丰盈,对中国的抗战文学写作有重大的突破与贡献。这也是一部充满浓郁家国情怀的作品,这样气质的作品现在越来越稀缺,弥足珍贵。


《远在古巴》,雷竞璇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45.00元

作者的祖父和父亲曾远渡重洋,在古巴打拼多年,父辈告别古巴近半个世纪后,作者探访古巴,欲搜寻父辈留下的痕迹,结果打捞起的是一段不堪言说的家族的伤心史。作者三次到访古巴,还采访到40位垂垂老矣的古巴华人,从早期在种植园里收甘蔗的劳工,到经营小店铺的商人,到参与古巴革命乃至后来身居高位的军人,等等,呈现了古巴革命等历史事件影响下古巴华人令人喟叹的人生遭际。


《屠夫十字镇》,[美]约翰·威廉斯著,李广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49.00元

年初,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在读书界和媒体中很是热了一阵,《屠夫十字镇》则可以让读者继续领略这位文学之路多舛的作家的文学魅力。这本书的主人公与斯通纳有着异曲同工的心路历程,也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精神家园,放弃或改变既有的环境和生活,其中的过程充满变数和艰难。


《乡村生活图景》,[以色列]阿摩司·奥兹著,钟志清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35.00元

这是与《爱与黑暗的故事》完全不同气质的短篇作品,史诗也好日常琐细也罢,都出自以色列大作家奥兹之手。书中故事发生在一个有百年历史的以色列古老乡村,村民的生活轨迹被外来闯入者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受到某些挑战。这些看似细水长流的平静故事,往往隐藏着人性不同侧面的暗流涌动。这是奥兹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作品,也能看出年事已高的作家在写作技巧上、情感表达上的从容和淡定。


《与蒙田共度的夏天》,[法] 安托万·孔帕尼翁著,刘常津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35.00元

本书内容来自于作者在法国一家电台所做的同名系列访谈节目。全书分四十个章节,每一章节的篇幅都不大,择取《随笔集》里的一个小段落,从一个独到的角度进行分析谈论。其中对蒙田是怎样一个人、《随笔集》写作动机、蒙田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等等,多有颇具新意的解读。这本在法国出版当年受到追捧的小书,将使中国读者离蒙田更近一点。


《兔子作家·马兰花开》,张炜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18.00元

张炜生活在东部海边,那里有许多生灵,作家最喜欢的便是这些兔子们。它们俊美、和平、友爱、单纯、活泼、机灵,与白沙和树林相得益彰。这些兔子注视过作家少年时代的写作,分享过作家的欢乐,也感受过作家的痛苦。作家有时会想象自己也是一只兔子,穿行在无边的海边林野中。该作不仅仅是兔子作家从对文学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成熟作家的故事,更是一首悠远而绵长的生命之歌。


◆  ◆  ◆  ◆  ◆ 


附跳转链接:

2016年7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2016年6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2016年5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2016年4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2016年3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2016年2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中华读书报2015年度十大好书

关注“中华读书报”,回复“2月”“3月”……“11月”可获取2015年度该月好书榜。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获取授权请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