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为一个女孩,我思考了什么是“男德”

提图 NOWNESS现在 2022-05-10


👨

在当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男德?



如果你关注性别议题,可能经常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一个词:男德。

作为和“女德”对标的词语,它或许是第一次明文列举了男性的行为准则——和主流社会对于男性地位、金钱的崇拜不同(即有车有房、赚钱养家),男德强调的是个人道德及细枝末节的外貌举止。

©️ 《The Godson》,1967

事实上,关于女性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讨论已经进行了成百上千年。从穿什么衣服、遵从怎样的举止规范,到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性格,都不断地受到社会约束。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男德?

©️《鸟类变形记》,2020



“男德”是什么意思?

据网络流行语词典解释,“男德”一词衍生于“女德”,指对男性道德品质的要求。几年前,以丁璇为主的“女德班”语录激起了女性对男尊女卑思想的愤怒,于是在近两年,网友自创了一系列“男德守则”以反讽一些社会中宣扬女德的人。

©️ 《出水芙蓉》,1944

如今,微博博主@男德 坐拥近50万粉丝,活跃在各个男性公众人物、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区中,从家暴、出轨,到发自己裸露的照片,这些都是“不守男德”的表现。博主还置顶了200多字的“男德准则”,总结下来可分两大类:一是注意个人习惯:不抖脚、翘二郎腿、公众场合吸烟和喝酒失态。二是爱护家庭:按时回家,赞美老婆,不得与异性单独相处。

©️ 《出水芙蓉》,1944

在评论区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性别角色调转后的世界:当女性被教育“穿JK不检点”的时候,博主放出某男明星裸露上半身的照片,配文“一个正经男人不会这么露”;当女性被要求守贞操时,博主则放出检测处男身体的伪科学文章,配文“男人请自觉检查”。

在戏谑和严肃之间,“男德”的走红似乎反映出女性的一种报复性调侃:社会长期以来对于女性的压迫,男人也是时候感受了

©️ 《黑道与家族》,2021;《河流》,1997

与此同时,要想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则需要听到真实的女性声音。在豆瓣小组今年5月一个名为“21世纪的男性应该怎么做才能被称作有男德的好男人”的投票里,或许可以瞥见这个问题:

好男人可以嫖娼吗?

好男人可以赌博吗?

好男人可以抽烟吗?

好男人可以喝酒吗?

男人可以袒胸露乳吗?

男人可以岔开腿坐吗?

男人该剃什么毛?

男人可以化妆吗?

什么样的男人没女人要?

©️ 《河流》,1997

每个问题投票的人数在700-900之间,虽不多,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年轻女性对“什么是好男人”的看法:传统的男子气概,抽烟、喝酒已是过去式。如今一个守男德的男性,起码要做到主动分摊家务,坐地铁不岔开腿,不抽烟少喝酒,不要袒胸露乳(有好看的身材除外)。

从这样的解读来看,现实中女性对男德的理解,更像是对一个基本的“有素质的个体”的期待——不犯法,讲文明。而这些标准,女性早就在做了。

©️ 《勒阿弗尔》,2011



女性说”男德“

是一种厌男吗?

在《男性的衰弱》一书中,作者Grayson Perry是伦敦艺术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异性装扮者。他在书中直言,每当打开电视,他发现晚间新闻中出现的所有麻烦:强奸、战争、恐怖主义、宗教压迫、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最终都能归结到一个病根:“有Y染色体的人的行为”。换句话说,“拥有权利、金钱、枪支和犯罪记录的似乎都是男人”。

于是,Perry在书中深入审视和质疑了男子气概,以及社会关于“男子气概陷入危机”的讨论,他认为当今世界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流氓型的男子气概。

©️ 《猜火车》,1996

在国内,关于“男性气质危机”的争议也不断被主流社会提起,从几年前对于偶像男明星“娘”的审判,到教育部提出要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都反映出一部分人对男子气概走向衰弱的担忧。

而究竟什么是“男子气概”或“男子汉”?跨越地域、文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万变不离其宗。1976年,社会学家Rovert Brannon和Deborah David列出了四条传统男子气概的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绝对不可以“娘娘腔”;其次是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在危机面前要保持坚毅和独立;行事粗暴大胆,甚至要有侵略性。

©️ 《第五元素》,1997

还有一种话术反复强调男子气概具有“适应大自然”的一面,TA们以男性在原始社会求生、打猎、寻找食物等例子作证男性天生具有优势。而对于这点,Perry也嘲讽般地批判道:“我倒想看看他们如何在伦敦找到租得起的公寓,或为孩子挑家好的公立学校。这才是二十一世纪真正有用的生存技能。”

©️ 《闻香识女人》,1992

正如Perry所言,我们该思考的是:在当今的文明社会,所谓的男子气概是否被高估,甚至是否还具有意义?如果只停留在对原始男子气概的呼唤和怀念,有时反而会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比如,教育部在今年2月提出,对“消逝的男子气概”的解决办法是:增加体育课,让学生增强体育锻炼。而一直以来,都有针对师范专业男生报考的优惠政策,原因是现有的教师队伍中,男性比重太低,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 

©️ 《蓝色大门》,2002

在“豆瓣艾玛花园”小组的投票中,涉及“阳刚”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男人可以化妆吗”,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投票者选择了“不可以,化妆好娘,不阳刚”,而绝大部分(70%)都认为可以化点淡妆,以“取悦女人”,有23%的人认为“画浓妆都没事”。

©️ 《丹麦女孩》,2015

而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男人没女人要”,大家最有共鸣的选项是“不做家务的”和“丑男人胖男人”,而“娘里娘气不阳刚的男人”票数并不高。正如帖子下的一个评论所说:“娘里娘气在现实世界是被嘲笑的,在男德世界应该是被表彰的,恭喜男人拥有女性品质是对他们最大的表扬。”

因此,当代女性对于男德的讨论并不是一种报复,反而应该看到女性对性别平等的想象蓝图中,男性亦是受益者:它解构了传统男性气质的规训,解放了男性自身作为父权结构受害者的一面。

©️ 《大象》,1989



“男德”会成为主流吗?

女德在一片骂声中消逝了,那男德呢?

遗憾的是,“男德”依旧是一个调侃和期望多于现实的现象。2015年,学者方刚就举办过一期“男德班”培训,旨在培养新时代的“中国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授课内容有“认识并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反思‘男子气概’的伤害”、“做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能力”等。但报名者寥寥,来的大多都是主办方的朋友,主动报名的仅有两人。

©️ 《太空生活》,2018;《梅奇知道什么》,2012

与此同时,与女德班的受众全为女性不同,在当下“男德”的讨论里,追随者似乎也大多是女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男德”的流行恐怕只是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女性的表面狂欢,在男性群体内部难以得到认同。

男德要想成为主流,就必须得到社会对这些品质的肯定,要不然就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局面,甚至诞生出以“守男德”自居获取流量和关注度的鸡贼现象——从近几年不断有男明星表演穿高领衣、与同场女星保持距离就可以说明。

©️ 《我所爱的一切》,1993

要想真正让男性加入性别平等的行列,最终还是离不开社会政策的扶持,绝非只是通过女性的觉醒和发声就能达到的。就拿也许是“男德”修炼得最好的瑞典来说,男性参与育儿的高比例下,是政策的一步步推进:在瑞典,伴侣享有480天的育儿假,双方各有240天,其中,父亲被强制休假至少90天。

©️ 《克莱默夫妇》,1979

而在当下的国内社会,传统男子气概依旧是既得利益一方——在金钱和地位至上的社达逻辑中,男性哪有动力分担家务和参与育儿?在家庭暴力、性骚扰等性别暴力问题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尊重女性又如何成为男性想要获取的品德?

©️ 《如果 爱》,2005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男性会感到冒犯。但正如美国女性主义代表人物Gloria Steinem所言,“真相会让你自由,但首先先会把你惹毛。”



🕙✉️🕙

 来聊 

 你认为”男德“有哪些必备素养?



撰文提图

编辑/华夫

排版/科科

NOWNESS



更多「当代生活」相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