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腹背受敌的中国,不宜再通过行政手段去产能

寇文红 丹江湖上钓鱼翁 2024-07-06
昨天说,中国经济进入“腹背受敌阶段”之后,将长期存在通缩压力,物价指数不一定总是负值,但将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政策无效,而有效的政策在短期内又很难见到或见效。
有人会问:有没有可能像2016-2017年一样,再搞一次行政去产能,用行政手段强迫(比如)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退出行业,人为造成供给端产能收缩,使产品价格上涨,从而使经济摆脱通货紧缩,留存的企业现金流和利润表改善?
我认为不会,也不应该。理由是:
第一,当前的经济环境与2016-2017年完全不同。
在2016-2017年,经济增速和企业盈利增速还比较高。当时迫使一些企业退出市场,让留存的企业改善处境,对整个经济影响不大。而现在整个经济不太好,GDP增速下降,企业利润增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再强迫一批企业退出,会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目前的产能过剩与2012-2015年的产能过剩不同。
在2016年开始去产能之前,2012-2015年,中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是此前十几年投资导向型发展模式造成的,因此主要集中在传统周期性行业(钢铁、煤炭、有色、化工、建材等)。其中很多产能确实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理应淘汰掉。实际上,在这些行业,往往一边存在产能过剩,一边大规模投资建设新产能,用低成本、高质量的先进产能替代旧产能,这本来就是行业的常态,当时只不过是用行政手段加快了这一进程。
现在则不同。现在的产能是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后升级改造或新建的产能,现在的“产能过剩”是2022年以来GDP增速下滑过快、需求不足导致的,而不是说产能已经太旧,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了。这时候应该做的是拉高需求,提高设备使用率。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演示,就是应该设法把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去产能,把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造成GDP增速进一步下降,那些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而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如果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势必危及社会稳定。

图1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三,通过行政手段去产能,往往会造成国进民退,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导致投资边际回报率更低,经济更深地陷入“腹背受敌”。
第四,频繁地用行政手段去产能会导致制造业空心化
如前所述,中国已经进入“腹背受敌的阶段”,投资、消费疲软将长期存在,经济很容易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假如一出现“产能相对过剩”和通缩压力,就通过行政手段去产能,那么长远来看,需要不断地去产能,最终造成制造业空心化。在美国主导与中国经济脱钩、试图摆脱中国供应链的当下,制造业空心化无异于自毁长城。
总之,如昨天所说,未来中国的通缩压力归根结底是投资边际回报率下降驱使经济进入“腹背受敌阶段”导致的,解决之道是短期刺激需求,长期内深化改革、刺激创新,提高投资边际回报率。如果只着眼于如何解决产能问题,就是只见表象、无视实质。
对一个行业来说,维持一定的过剩产能,有利于促使企业不断进行研发投入、进行技术迭代、降低成本,使产能更新换代。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有企业在不断进行技术迭代,投建新产能,才导致了过剩产能。市场自发地用新产能替代旧产能的动态过程通常是健康的,不宜进行干预。
确实有人在3月初告诉我,他观察到一些行业的头部企业在召开会议,制定新的行业标准,怀疑是大企业想借此迫使中小企业退出行业,维持自己的寡头地位。我认为这算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