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如皋人看世界|元江印象

瘦水残阳 石庄大茶坊 2024年09月03日 06:01

元江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的四周环山的山凹里,这里海拔很低,鸟瞰这遍土地如同神仙支在人间的太铁锅!又临南北赤道线,故而此地从三月到十一月酷暑难耐。没有冬春,只有夏秋。人们通过摸索,栽种了耐暑的水果与花茶,这也是当地经济来源的渠道之一。

四周的山水冲下来,延着整体地势由北往南走低,自然汇合成一条大河,河水浑浊呈铁锈红,当地人称元江。冲击的平原一步步梯田般往四周山体延伸上去,人们择地而居,利利落落,三三两两的在各个山脚成了村庄。站在高处的院前能看到左邻右舍的楼顶。整个村庄错落有致,高矮不平。而常青树一个个虬曲粗壮,老态龙钟。茂密的枝叶常年掩映住一个个村落,神秘又静谧。半晚的霞光笼罩住巍峨沉默的山体,不时腾起缕缕炊烟,细听还有犬吠鸡鸣。有些让人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园记》。

我休息天就爱背个小音响,骑上电瓶车去各个村庄采风,和七八十岁的老人聊,由于傣族老人不会普通话只能简单单问多大,政府有没有扶助生活费?

答曰:七十多了。一年可领一千块钱。看着美好村庄里的基础设施很好,家家又是楼房,老人着青偏襟傣服趷蹴一起话长理短,一派和谐。深感这几年政府扶持的力度已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走过一遍地,太阳象火球,可茶地里三三两两男女在茶垅间来回釆摘茶叶,男人戴草帽,女人们戴布斗笠,三角巾蒙脸露双眼颇象侠女剑客。我走过去,问他们为什么不起早贪黑躲过烈阳釆撷?

有个男人看看我笑了,估计我问出如此愚蠢的话一定是外地人,不过他还是客气地告诉我,茉莉花花蕾,早上没开,晚上已开。只有在花蕾要开未开时釆摘才符合茶商收购标准。

茶农不易就在此,太阳越烈越是采摘黄金点。我主动凑过去帮他釆摘起来。也想了解点新鲜。

他教我看枝头上朵朵白花,花瓣紧闭的不要釆,花朵已开了,也别釆。只有花瓣已开裂却没绽放的揪起才可以、清香味正好包裹在内。

茶农着旧迷彩军装,背个竹篓,篓里嫩茎白蕾煞是喜人。我问他种茶的经济收入咋样?他说比种水果好,他指指旁边刚过季的芒果树说,芒果今年才五块一公斤,年景好,收价高时才八块一公斤。但果商要求挑剔,畸形的,过熟的,蹭皮的,太小的,太大的都不要。一个果季下来去了农药成本,果皮包套,人工费剩不下几个钱。

“那种茶挣钱呢?”我又问。

他扬起被烈日晒黑的脸说:“还可以。一亩地一年能出三万。这东西天气越热花开的越欢。从三月份可以釆到十一月。间隔五六天可以再釆。今年茶价高,六十元一公斤哩,不过还不如广西,今年收八十。”他满足的语气里略显遗憾。

“按这说可以呀,成本也不高,又能反复摘。”我为他们庆幸。

茶农说:“人工贵,一人一天釆摘费十五元一公斤,一天只能釆十公斤,累的腰酸背痛。”

“做什么都是苦的。”我接着问,“如果承包一亩地本钱高吗?”我隐隐动了想做回老板的念头。

茶农看看我说,一亩地三千块承包费,一株苗六毛,当年栽两三月后陆陆续续开花了,不过产量不会高。一亩地大约六千株,可以有十年收益。不过,釆一次要撒一次化肥。

我暗忖这个买卖可以干。两亩地一年收入六万,苗木费七千二,化肥,人工,地租金也不会超过三万。一年两亩地可赚三万多,比种庄稼划算。

我盘算的同时羡慕地问他家庭情况,他说他姓杨,傣族。五十多岁了也不能出去打工了,就这一年卖卖茶和水果五六万收入还是能应付家用的。

问他孩子时,略显无奈地说,在家躺着哩。当地的彩礼十几万,县城还必须有房有车,难啊,还没成家哩!……听到他的囗气,自责又无奈。我忽然发现当下各地孩子的情景无歪乎此。

回来露过的村庄,每户一院一楼房,墙体涂红抹白,院里农用车,摩托车,小轿车具全。老人们聚在一起闲聊,小孩们嬉闹。看不到青壮年,想毕都出门打工或下地干活了。坊间都言云南穷,我看这民居这村庄不比江浙差呀?

路上不时碰到茶农驮着采摘的花茶,风驰电掣往市场赶。那个市场紧靠菜场,我每次买菜露过那个棚子。长棚子里水泥垛围成的十几个象猪栏一样的收购点,肥的油腻的女茶商在垛囗支张办公桌,一个个眼疾手快,追着每个送卖花茶的茶农,甚至伸手帮忙卸货。脸上笑着,嘴里寒喧着。每个茶农有自己心中的固定客主的,任凭别人拉扯,终究还是卖给熟主。崭新的百元钐钞票可以割手,一个个又黑又粗的茶妇们满足地揣入口袋,一天的疲劳也就得以安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地方农民同比江苏同龄农民收入还是稳定可观的。茶田给了他们保障。当时政府总能因地择宜予以老姓生活的门路。我走南闯北多地,凭心而论,如今的中国大地上,只要人不懒,总有活路。政策给予了我们很多优惠与便利。人们的生活确实今非昔比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石庄大茶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