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观新闻: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神秘”的监狱人民警察吐露他们的心声

上海监狱 2023-09-06

提起警察,大多数人脑海中都是公安民警的形象,无论是调解纠纷还是抓捕罪犯,一举一动都在聚光灯下,群众也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付出。


与公安民警不同,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似乎有些“神秘”。在不少人印象中,他们的工作就是“看守”。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他们不仅要看住罪犯,更要改好罪犯。只有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才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


2023年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三位从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上海监狱民警,分别讲述了这份职业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从警十年:成为“警察护士”, 进行身体与灵魂的“双重救治”

讲述人:上海市监狱总医院外科护士长 丁丽华

十年前,怀着对人民警察职业的憧憬,我报考了上海市监狱总医院的护理岗位,成为一名“警察护士”,开启了自己的执法行医之路。


对我们而言,病犯是罪犯,也是需要得到救治的病人。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虽然他们犯了罪,但他们的生命健康权并没有被剥夺,医学的本质是救治生命,因此,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做到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


记得一个值班的夜晚,刺耳的警笛声突然响起,某看守所送来一名陷入昏迷的病犯,入院时呼吸、心跳近乎停止,情况非常紧急。接到通知后,我立即赶往急诊室,配合医生开展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开放静脉……病犯转入病房后,因为频繁抽搐,生命体征不稳定,每5分钟需要吸痰一次,那一晚我一分钟都没合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病犯最终转危为安。


从警十年来,我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抢救,每次都惊险万分。在我们的悉心救治和护理下,许多病犯都恢复了健康。对此,我感到很欣慰。我想,不管他们明天走向何方,我们都要努力维护好他们的生命健康权,从而彰显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是所有监狱人民警察共同的目标。这些年,总医院的大家也一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有吞食长达22厘米异物的病犯在获救后痛哭,写下长长的感谢信;有骨瘦如柴的瘾君子成功戒毒后幡然悔悟,一个又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到了挽救……我们用细心的关爱和耐心的教育,帮助病犯在摆脱病痛的同时,洗涤内心的“污垢”,实现身体与灵魂的“双重救治”。


每当我看到一个个垂死的生命又鲜活起来,收到一封封病犯在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后寄来的感谢信时,心中都不禁感慨:既能救死扶伤、延续生命,又能感化心灵、缔造“新生”,这也许就是监狱医务民警这份职业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所在吧!

从警二十年:我更懂得“医人先医心、化雨用春风”

讲述人:南汇监狱生活卫生科科长 冯海

2002年,我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毕业,选择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光阴荏苒,二十年恍然如昨。还记得刚大学毕业时,我满怀雄心壮志,毅然投身警营,头顶熠熠国徽,身着藏青蓝,期待在监管改造战场上惩恶救善、匡扶正义。


匆匆二十年,历经多个岗位的历练,我褪去了青涩懵懂,多了份成熟稳重。时间的沉淀,使我对监狱人民警察这份职业有了深层的认同,那就是——与孤独相伴、与光明同尘。


我们的工作不同于公安民警,公安同志们的工作直面群众,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在社会的聚光灯下,无论是调解居民纠纷还是抓捕犯罪分子,都实打实地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们的辛勤付出。而我们的工作往往却带有一丝“神秘”,在人民群众的印象中,我们的工作通常被定义为“看守”,但事实远非如此,我们不单单是要看住罪犯,更要改好罪犯。


身边的同事经常说,做人的工作是最难的,因为人的思想是很难把握的,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对你阳奉阴违,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对你的教育产生共鸣。对于我们而言,罪犯能够改过自新、浪子回头,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不再犯罪,不再对社会造成危害,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作为监狱生活卫生科科长,我需要安排好罪犯的每日菜单。新春佳节之际,更是要提前准备,安排好罪犯的年夜饭。有次我听到罪犯们私下的议论,“这次年夜饭真的很用心,感谢政府和人民没有遗弃我们这些罪人”。话虽简单,却让我感到了工作的意义。作为曾经的主管民警,每每解决承包罪犯及家人平时生活的困难后,面对一声声真诚的道谢,更让我体会到医人先医心、化雨用春风的道理。


在高墙电网下工作,封闭的孤独常伴身边,有时会让我们感觉自己和社会脱节,但我们身处黑暗,但心向光明、一往无前。回望自己二十年的从警生涯,可能没有波澜壮阔和坎坷曲折,但这二十年的经历,让我感觉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好。

从警三十年:警察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脉

讲述人:原提篮桥监狱二监区副监区长 黄仙琳

我是60后,年轻的时候,我就很憧憬制服,特别是警服,那时警服还是绿色的、裤子是上宽下窄的“马裤”,小伙子穿着特别精神。20世纪80年代,很多父母都期望让孩子去读中专,因为“包分配”。所以,我在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仪表铸锻厂,成为一名职工。


1992年,监狱系统面向社会招考,怀揣着对警服的热爱,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上海监狱。但刚开始工作,我便感觉到自己在矫治对象时有所欠缺。当时,监区基本上全是重刑犯,警囚比居高不下,我是中专学历,半路出家,对法律也不熟,有时跟罪犯讲也讲不过。


然而,这更加坚定了我干好这份工作的决心。学历不够,那就再学,业务不够专业,那就再努力。于是我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直到本科毕业。在工作中,我经常通过开展个别谈话了解犯情,在那个监控摄像头、录音笔、计算机并不普及的年代,谈话的记录全靠手写,我数不清写下了多少本记录。很快,我带的监组改造就有了一定成效,因此“声名在外”。

2015年,我担任提篮桥监狱二监区副监区长,二监区是青年实验监区,自2013年开始,启动暴力犯分类改造工作,建设了集重刑犯、严管监区、新收集训中心、特管罪犯管理为一体化的多功能监区,点多面广,结构复杂,探索步伐缓慢。


我到岗之后发现,虽然实践案例很多,许多民警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办法和经验,但却没有进一步归纳总结成为可推广的工作管理模式。于是,2015年我提出成立“正心”工作室,集中监区的“老法师”和青年民警,群策群力,对暴力罪犯风险评估、管理、矫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监区的理论成果有了“井喷”式的发展:2015年以后,平均每年有三至四篇论文获奖,论文方向也从暴力类罪犯的教育矫治探索,延伸到对新录用民警培训课程、长刑期罪犯激励措施等对多方面制度的考量;二监区也在探索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针对暴力犯的评估管理矫正一体化模式。


2020年,我主动申请免职,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给年轻人让路。但我依旧担任着监区主班职责,奋斗在一线。今年就要脱下这身热爱的警服了,但是警察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我将珍惜每时每刻,站好最后一班岗。

上观新闻:刘雪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