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结构性刺激背景下,价格变化“冰火两重天”

高瑞东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1-01-14


事件

2021年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价格数据,12月CPI同比0.2%,前值-0.5%,高于市场预期0.1%;12月PPI同比-0.4%,前值-1.5%,高于市场预期-0.7%。核心CPI同比0.4%,是连续五个月持平后的首次下行。



要点

核心观点:2020年经济受到疫情冲击,逆周期对冲政策发力,率先启动了地产和基建两大引擎,使得经济结构性复苏,投资强,生产资料供小于求;消费弱,生活资料供大于求,价格变化“冰火两重天”。短期来看,虽然地产基建持续支撑工业品价格,但由于疫情多点散发不断压制居民消费,PPI与核心CPI的背离预计仍将持续,在终端需求疲弱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菜价和猪价带动食品CPI超季节性上行。环比来看,食品CPI由2020年11月的-2.4%转正为2.8%,大超历史同期均值,带动CPI上涨0.62个百分点。其中,主导因素是鲜菜和猪肉,分别带动CPI上涨0.22及0.28个百分点。鲜果、蛋类、水产品也受到冷冬和猪价上行带动。

 

油价带动非食品CPI回升,但其余项表现乏力,核心CPI持平5个月后下行。非食品CPI环比由-0.1%转正至0.1%,七大类产品三涨两平两降,仅交通类CPI环比大涨(+0.9%),对应10月底以来国际油价上行,其余项目表现乏力。核心CPI在连续5个月持平之后下跌,同比自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0.4%。

 

PPI快速回升,环比增速达到近4年以来最高值,但上下游分化加大。环比来看,PPI上涨1.1%,涨幅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上下游分化加大。生产资料主要受油价和大宗品上涨影响,石油产业链和金属相关行业各自为PPI环比贡献了0.37个百分点。整体而言,PPI延续了前期国内生产复苏推升的工业品涨价态势,而油价上涨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展望后续,猪肉价格短期仍可能维持高位,经济动能切换推动PPI继续温和回升。造成猪肉消费出现供需缺口的多个原因在2020年一季度仍然成立,猪价短期预计维持高位,而菜价也会持续受低温推升。但由于2020年一季度食品CPI基数较高,所以食品通胀并不会快速回升。PPI方面,预计2021年上半年海内外需求强复苏,固定资产投资维持较高增速,这将对工业品价格带来较强支撑,受其影响,PPI有望在2021年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企业盈利也将随之改善



正文

一、通胀预期向上,但无需担忧 


事件: 2021年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价格数据,12月CPI同比0.2%,前值-0.5%,高于市场预期0.1%;12月PPI同比-0.4%,前值 -1.5%,高于市场预期-0.7%。核心CPI同比 0.4%,是连续五个月持平后的首次下行。

 

核心观点:价格数据整体加速上行,但主要受到国内冷冬、疫情多点散发和油价的扰动,终端需求依然乏力。CPI由降转升,略超市场预期,非食品和食品CPI由降转升,其中猪价、鲜菜和油价为主要拉动力量。但是,核心CPI走平五个月之后转头向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需求影响逐渐显现。PPI强势回升,环比增速达到2016年底以来的最高值,主要由上游石油产业链和金属产品带动,下游生活资料回升力度偏弱。

 

展望后续,猪肉价格短期仍可能维持高位,菜价也会持续受低温推升,但由于2020年一季度食品CPI基数较高,所以食品通胀并不会快速回升。2021年上半年海内外需求强复苏,将持续推升工业品价格,受其影响,PPI有望在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企业盈利也将随之改善。货币政策预计继续相机抉择,通胀并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


二、菜价、猪价、油价带动CPI超季节性上行

 

鲜菜和猪肉拉动,食品CPI超季节性快速回升。环比来看,食品CPI由2020年11月的-2.4%转正为2.8%,大超历史同期均值(过去5年12月环比均值0.75%,文中提及历史均值均为过去5年,为2015年至2019年),带动CPI上涨0.62个百分点。其中,主导因素是鲜菜(环比+ 8.5%,下同)和猪肉(+6.5%),上涨力度均远超历史均值,分别带动CPI上涨0.22及0.28个百分点。其他产品中,鲜果(+3.5%)、蛋类(+2.4%)、水产品(+0.8%)受到冷冬和猪价上行带动,环比也出现了超季节性上涨


油价带动非食品CPI回升,但其余各项表现乏力,核心CPI下行。环比来看,七大类产品三涨两平两降,交通(+0.9%)、居住(+0.1%)、生活用品服务(+0.1%)涨幅靠前,衣着、医疗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务(-0.4%)、文娱(-0.1%)出现下降,整体与历史表现持平。202010月末国际油价开始上涨,但其向国内传导有一定滞后性,交通类CPI 11月加速下跌(环比-0.3%)、12月才止跌回升。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比大涨5.1%,相对11月环比增速上行了5.4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除了能源相关品类,受疫情影响,多数项目回升乏力,使得核心CPI本月同比涨幅比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是连续5个月持平之后的首次下跌

三、PPI环比达4年来最高,上下游分化加大


PPI快速回升,环比增速达到近4年以来最高值,但上下游分化加大。环比来看,PPI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上下游分化加大。整体而言,PPI延续了前期国内生产复苏推升的工业品涨价态势,而油价上涨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生产资料反映了油价和大宗品共振上涨的影响,推动PPI环比大增。石油产业链方面,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环比来看,本月能源开采(+7.9%)、燃料加工(+5.3%)、化工(+2.3%)涨幅均有所扩大,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37个百分点。金属行业方面,随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加之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多,12月有色系和黑色系金属加工价格分别环比上涨3.9%和3.3%,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37个百分点。九大工业品的购入价格来看,有色、黑色、燃料、化工等环比涨幅依然在扩大。

 

生活资料中仅食品类上涨,耐用消费品环比继续下滑。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4个百分点。其中,仅食品类环比上涨(+0.5%),一般日用品价格持平,衣着价格(-0.2%)和耐用消费品(-0.3%)价格下降


四、展望:PPI与核心CPI背离预计仍将持续,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2020年经济受到疫情冲击,逆周期对冲政策发力,率先启动了地产和基建两大引擎,使得经济结构性复苏,投资强,生产资料供小于求;消费弱,生活资料供大于求,价格变化“冰火两重天”。短期来看,虽然地产基建持续支撑工业品价格,但由于疫情多点散发不断压制居民消费,PPI与核心CPI的背离预计仍将持续,在终端需求疲弱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展望后续,推升猪价上行的因素,在2021年一季度会继续成立。2020年12月以来,猪肉价格出现反弹,全国猪肉批发价格从2020年11月的39元/kg上升至12月的43元/kg,在2021年1月份继续回升。猪肉价格在下行周期中出现反弹,主要原因在于:1)需求方面,天气转冷,居民开始腌制腊肉,猪肉消费进入旺季;2)供给方面,三季度开始猪肉进口量持续下滑,2020年11月以来多地进口冻品检验出新冠病毒的新闻,也影响了居民对进口猪肉的接受度;3)另外,玉米、大豆价格持续上涨,猪肉价格小幅回升后养殖户惜售情绪较强,影响了猪肉价格预期。为了应对猪价上行压力,2020年12月商务部密集投放了三轮共7万吨的中央储备冻猪肉,但与全国每年5500万吨猪肉产量相比,冻肉投放量相对较少,无法完全弥补短期出现的供需缺口。

 

2021年一季度猪价可能会维持双边震荡,但由于高基数原因,对CPI整体影响较小。海外疫情反复、南方腌腊高峰尚未结束、饲料价格处于高位,前期推升猪价的原因在短期内仍然成立。而从前三轮猪周期也可以看出,下行周期中出现过的上行或者是平台期,通常会维持一个季度左右。这意味着2021年一季度,猪肉价格可能会继续维持双边震荡,而海外疫情复发和冷冬则会进一步放大猪价的扰动。但是,由于2020年的一季度猪价基数较高,因此2021年一季度猪价即使出现一定程度上行,对于整体通胀的影响也较小


PPI方面,预计2021年上半年海内外需求强复苏,固定资产投资维持较高增速,这将对工业品价格带来较强支撑,受其影响,PPI有望在2021年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企业盈利也将随之改善。



文章来源

本报告摘自:2021年1月11日已经发布的点评报告《结构性刺激背景下,价格变化“冰火两重天”——2020年12月价格数据点评》


高瑞东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120002



免责声明

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