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篇神奇经文竟使79岁高龄大爷脱胎换骨!

2017-07-06 国易沙龙 国易华人联盟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哎,图个清静罢了,清静了,心就宽了,心宽了,什么都能容下了,也就不争了。没有争斗,人自己身心协调了,入与人和睦了,社会和谐了,人与自然融洽了。可见,人们对清静的追求由来已久。《清静经》就是前贤、先辈们追求清静的智慧结晶。那么我们从《清静经》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呢? 




《清静经》就是前贤、先辈们追求清静的智慧结晶



树荫下,一位年龄较小的道友问一位年纪较大的道友:“师兄,这么热的天气,我们还要在太阳暴晒下上什么武术课,快热死了,该如何是好?”大师兄答曰:“心静自然凉。”小师兄又说:“浑身是汗,心烦得很,哪能静得下来呦!”大师兄摇了摇头,说:“难道你没有诵过《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小师兄说:“读啊,每天早课都念,可经文太深。请大师兄举个例子给我讲讲,何谓清静?”


大师兄略一沉思,然后,用手指着身旁的树。恰好又一阵风吹来,树枝左右摇晃,树叶哗哗作响。小师弟说:“师兄,这树被风吹得枝叶晃动,哪看得出清静的影子?”大师兄若有所想,说:“你还记得这棵树旁边的那棵树么?”小师兄说:“记得!不就是去年夏天被大风吹折最终被连根挖走的枯柳吗?”大师兄说:“是啊,一枯一荣全在根本。我们能享受这风吹叶动的清凉世界,全赖这棵扎根大地根基不为外力所动的樟树,而非那已不知踪影的枯柳。”


小师兄恍然大悟:“是的,只要我们内心清静,身体出汗发热,不过是一时的外在烦恼而已。就像这棵树一样,树根在大风中纹丝不动,任凭枝叶摇晃,它依然能给我们一片清凉世界。而根基动摇的枯柳则永远不能给人遮阴乘凉了。” 



根基动摇的枯柳则永远不能给人遮阴乘凉



我们每天早课都诵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肯定都有一定的感悟,而且这种感悟往往是清静时的灵感闪念。真正的清静是内心的清静,是内在的清静,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和谐的境界。


所以《清静经》开篇言:“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情、无名,是道的体现,是大道清静的直接表达,天地化育,目月运行,万物长养,都在不知不觉中自然祥和地进行,没有一丁点刻意与造作。


故经云:“真心清静道为宗。”但作为人,我们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是人为的,那我们能不能清静如大道呢?太上在《清静经》里明确告诉我们:“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所以,我们有达到清静的可能,而且倘若一旦进入清静的境界,我们则可以与天地同体,与道合真。由是而观,清静对我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境界是至关重要的。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三年前我认识了经常到观里念经的陈大爷。那时,陈大爷成天弯腰驼背,由于年迈腿脚不灵便,每天见他进山门跨门槛都显得非常艰难,但他却不要任何人搀扶。当他念经时也只能半立半跪在垫高了的蒲团上面。尽管如此,他总是从容自若地敲着木鱼念着经。


三年后,机缘巧合,我又重新听到了那熟悉的清脆的木鱼声。此时的陈大爷尽管已达七十九岁高龄,但却与三年前我所见到的陈大爷简直是判若两人。只见他挺直腰板端跪在蒲团上,面色红润。更难得的是他现在念经的声音中气十足,十分洪亮。


以前我从不知道他念的是什么经,而现在我听出他念的是三官北斗经。陈大爷念完经后就到各殿堂去敬香。只见他神态安祥,抬头挺胸,步履轻松,已如常人。看见我,他冲我微微一笑,然后继续做他的事。



等陈大爷敬完香,我对陈大爷说:“陈大爷,看你现在身康体健的,你是怎样把自己调理好的!”陈大爷憨厚地笑笑:“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我现在能这样不是我自己的能耐,这是严君平祖师帮我的,祖师叫我天天念经,风雨无阻,已有四五年了,几年来他点化我度过了很多劫难。而且每天念经时,我都感觉到自己能够气定神闲,全身非常舒服,内心也特别宁静。所以我就坚持天天来念经。


如果身体实在动不了,我也会在家里念经。身体就在念经的过程中一天天好起来。因为念经让我那因坎坷遭遇而导致愤愤不平几十年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心平静了,什么事也就看淡了。也就不再整天紧绷着神经、费尽心思去算计得与失了。整个人也就活得很放松,五脏六腑也逐渐减少了病痛……”


陈大爷让我体会出了“经功浩力不可思议”的真正含义,也更加感受到了清静对我们的巨大影响。在陈大爷身上,我觉得清静就是治愈身心病痛的灵丹妙药。而清静的根源在于他对道、对神仙的虔诚信仰。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花草树木的荣茂在于根基稳扎大地;病痛得愈在于静养;人有所成在于清修。树之根、木之本,合称之日根本。根清本静,方生太和之境。太和之于自然则山清水秀、惠风和畅、风调雨顺。太和之于社会,则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经济繁茂。太和之于人则身康体健、神清气爽、福寿康宁。至静是极静,静极而生动。所以动态中的清静才是真静。而太和则是最大的和,是和的最高境界。故日:至静生太和。 


太和之源是清静之道,而清静之道在根在本。人欲清修,其根本在心。故《清静经》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又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所以想达到真心的清静就必须从根本上着手,遣欲澄心,去妄心,灭贪求,除烦恼。正所谓:“但凭慧剑威神力,扫除心中不遗尘。” 


但是,无论是修行修持之人,还是好道学道之人,毕竟还是在人的层面上,还没有达到神仙的境界,所以我们心中还会受到或多或少的欲念的牵缠。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多元的社会中,我们如何能够追求清静,保持清静,成就太和之美?这是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在此,我个人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清静经》中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光洁宁静是镜之真常,是镜之心性的体现,所以必须时时擦拭,去其尘垢,保其静洁,方可使之应物,否则,被尘垢蒙污的镜子,是不能清晰照出任何物体的影子的。


另外,物体或人物在它面前照完离开之后,镜子依然只是镜子,里面没有任何一件物体,所以我们的心也应该给像镜子照物一样,去应事应物。当事物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就事论事地去用心应对;当事物成为过去时,我们就应该将其放下。所以太上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我们只要以“真常”之心去应物应事,而应物应事之后,功过得失,我们则无须挂碍于心。这样便是心不系物,无执无着。


我们今天的修行已不同古时。我们不可能完全地与世隔绝、出世修行。但我们也不可能抛弃我们的信仰,所以我们只能“常应常静”,在纷繁地应世应物活动中“自合省心”,保持一种动态的清静,以“早求度世”。只有在这样一个“应物-清静-应物-清静”的应化过程中获得的清静,才能使我们逐步逐步地进入“真道”。 



太和之源是清静之道,而清静之道在根在本



在我们心不着物的时候,我们能观感到生天生地、曰月运行那波澜壮阔的太和之美;在我们心不着物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风起叶动的清凉世界的太和之美;在我们心不着物的时候,我们能体悟到陈大爷言谈举止中安祥康泰的太和之美;在我们心不着物的时候,我们能察觉到银须轻拂于晨风,童颜焕彩于朝霞的逍遥神仙的太和之美。 


心神清静,太和生焉。故太上日:“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许少峰(锋):白龙王二世、当代易学泰斗、华夏建筑风水第一人、中国道协正式授箓道长、40几年专注风水气场修复与内调,16岁开天眼坐殿解答。40几年论命经验总结打造精准三十年运势详批,了解自身运势,改善人生。



提示

国易华人联盟(公众订阅号:unfengshui)定期举办公益沙龙茶会的宗旨,致力于国学文化、易经风水、哲学思想、养生美容、心灵禅修等、感受国学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企平天下,以道学智慧管理企业、创造物质与精神齐并的财富、打造一个资源共享,人脉分享的平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知命从容,知行合一,让学员豁然顿悟,摆脱迷困,改善命运,由此今后的人生变得更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和价值,于自身、于家庭、于企业、于社会,蜕变成有责任有担当,懂感恩会回馈的成功人士!




点继续读:

今年闰六月,喜事得这样办!

进来看看谁是你的贵人,谁又是你的克星!

最好的长寿药,都在这里了!

“夫妻”何时成了“两口子”?

为什么中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 ?(深度好文)

国易华人联盟——菲律宾“王中王”陈永栽,与其他菲华大班不同,他把弘扬传承中华文化,作为家族慈善事业的首任!

哈佛教授: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个民族特征,却让他们屹立至今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仅86字!影响一生!

成大事者绝对离不开这个人!

厉害了!我的妈祖!妈祖金身坐厦航飞机头舱出国, 登机牌定制(国外现场多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