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唱衰中国?“三大评级机构”该给自己评评级了!

九万里 九万里
2024-08-30

12月5日,世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公司发布报告,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并指出中国经济有“放缓的风险”。
对此,中国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表示失望”,并指出“穆迪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不是第一次“唱衰”中国经济了。
就在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均预测,中国今年可以实现5%的增长目标,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事实上,枉顾宏观经济数字,忽视经济发展趋势,“唱衰”中国经济,对于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这三家总部均位于美国纽约的信用评级机构而言,已经不是“初犯”了。
2017年,穆迪公司就曾下调过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但中国经济通过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继续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势头。
2017年,中国GDP占美国的63%,到了2021年,这一比例则升到了77%。
中国经济交出的漂亮成绩单,不仅给骄傲的穆迪公司好好上了一课,同时也告诉国际市场,不要迷信“三大评级机构”的报告。
穆迪公司
发展中国家深受“评级”之害。
不仅是中国,“三大评级机构”近年来对主权信用各种“任性”和“别有用心”的评级,也让其他新兴经济体不胜其烦。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三大评级机构”为配合美西方对俄制裁,立刻下调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
俄财长批评该行为出于“政治动机”,是“主权信用评级入侵”。
这些做法,让“三大评级机构”越来越多地遭到各方质疑和批评,其中不乏著名经济学家和一流财经媒体。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三大评级机构”有“三大顽疾”,注定使他们与公信力渐行渐远。
一是自身立场受影响。
作为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本应与政治保持距离,然而这三家机构近年来却愈发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影响。
以标准普尔为例,2022年标普发布《主权信用评级基础框架》,其中重要的“政治得分”打分标准完全按照西方政治制度设计,强调权力制衡和政治参与,却不考虑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是评价方法不科学。
“三大评级机构”均系美欧公司,其主权信用评价标准严重倾向西方国家,对新兴经济体则充满政治偏见。
惠誉2010年发布了《主权评级方法》,其中在衡量主权债务偿还能力方面,极为看重西方国家政府擅长的举债还债能力。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希腊政府在濒临破产前,还拥有着最高级别的信用评级。
三是身份定位有矛盾。
“三大评级机构”均采用“发行人付费模式”,换句话说,在大部分时候,三家公司都是在给“金主”的信用打分评级,又怎能保持客观、中立呢?
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后,“三大评级机构”始终“顶住压力”,将危机旋涡中的华尔街维持在最高级别的信用评级。
美国维护金融霸权的“有力武器”。
不可否认,目前“三大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仍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仍是美国维护其金融霸权工具箱中的“有力武器”。
《纽约时报》著名经济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对此有着精准的描写: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信用降级毁灭一个国家。
近年来,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唱衰”中国经济似乎成了美国国内的“政治正确”。无论政客还是媒体,似乎不说上两句中国经济的“坏话”,就混不下去了。
此次穆迪调低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展望,无非是“唱衰中国”这出大戏再次上演罢了。
无论美西方如何贬低抹黑,中国经济依然“风景这边独好”。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今年1至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约3.8万家,同比增长32.4%。
无论穆迪、惠誉还是标准普尔,都称得上是“百年老店”。正是一代又一代分析员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三家机构的地位和声誉。
但这一切绝不是他们肆意妄为的理由。
三家机构需要给自己好好评评级了,看看信誉度和专业度还剩几分!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扫码关注“九万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九万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